欢迎访问建桥新闻网!

建桥董事长周星增回忆李国豪院士

发布者:陶言敏发布时间:2013-01-16浏览次数:2291

我当名誉院长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教育……

——追忆李国豪院士 

 

周星增

 

最近我在人大开会,看到建桥学院临港新校区建设已列入浦东政府工作报告,当时很激动。因为,我离创办建桥大学的理想又近了一步,这不仅是我的心愿,也是许多关心支持建桥发展的著名人士的期待。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建桥第一任名誉院长——李国豪院士……

十二年前,我刚到浦东创业,认识的人不多,想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人物担任名誉院长。民盟一位同志帮我出主意说,“找李老吧?”我心想,素不相识,李老肯接纳我这个默默无名的外来青年吗?经朋友联系,我与助理高克明老师抱着试试看的念头,登门拜访。

那天开门的是李老的夫人,她热情地迎我们进屋。李老穿着一件深色呢大衣,笑眯眯地站起来打招呼。他脾气特别好,说话随和,非常热情,没有一丝架子就像自家的长辈听说我烟瘾大,李老说,“在我家不算公共场所,你只管抽。会抽烟的人不抽烟很难受的。” 李夫人端来茶水,削了苹果给我们吃,时不时像小鸟依人一样陪在他身旁。在这样一种温馨融洽的氛围里,我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和建桥办学的设想,李老专注地听着,指点了一些特别要注意的地方……不知不觉,谈话早已超过了预约时间。不便打扰老人太久,我起身告辞时,说出了邀请李老担任名誉院长的想法。李老一口答应了,“下次我到基建现场看看”。

一周后,李老携夫人来到工地,我和黄清云、高克明、郑祥展等人接待了他们。李老对建桥办学规模蛮惊讶的,沿工地走了一大圈,边走边提了很多问题,他说,“不能按照以前的大学搞建设,可以稍超前一些;学生公寓八个人一间不一定适合将来的需要,要人性化,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想得多一些……”我们听了很受鼓舞,一是觉得自己规划的方向符合李老思路,二是李老思想解放思路清晰,对国内外宏观形势很熟悉、对社会发展很了解。言语间,能真切感受到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临别时,我递上一份酬金,李老谢绝了,他说,“当这个名誉院长,我不是为了拿钱,是为了支持教育;国外很多名校都是民办、私立大学,我们也可以办出很好的民办大学……”

200011月,学院打算出版《建桥报》。报头请谁题字?大家又想到了李老。李老欣然答应了,很快书写了“建桥报”三字,为了版面设计方便,还横竖各写了两张……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至今仍激励着编辑部师生办好每一期报纸。

此后,我和黄清云院长每年一般有两次登门拜访,向李老汇报工作。每当听到学校有了新进步,李老总是非常高兴,他鼓励建桥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办出特色,在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发展规划、办学定位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李老平时社会活动很多,但只要建桥这边邀请,他总是挤出时间参加,与师生们亲切交流。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2003年8月28日,李老冒着高温来建桥参加2003级新生开学典礼,作了一场报告。那次我陪同在座。李老讲话很实在,没有一句空话套话,他结合自身经历,谈了三层意思:

“……希望同学们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一个人的成败,和他思想品德的好坏是有很大关系的。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树立这样的志向,对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学习好,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专心、钻研,要刻苦,再研究一点学习方法。身体好很重要,我是深有体会的。我当学生时就很喜欢运动,乒乓球、网球。游泳,我都喜欢,我还是同济大学网球队的队员呢。好身体使我终身受益。

希望同学们树立信心,胸怀大志。年轻人有没有信心,有没有志向,很关键。我16岁时从广东到上海报考同济,录取名单公布时,从上往下数,第一名,不是李国豪,第二名,还不是李国豪……倒数第二名才是我。当时我年纪小,没包袱,对自己充满信心。你们不要因为没有考上名牌大学,到建桥学习就不高兴。建桥比我们当年的同济条件好多了。建桥的校舍、设施都很现代化,又有一批好教师,还有专升本的机会,同学们对自己要有信心。

希望同学们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联,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为国家多做贡献。我已经91岁了,像你们这样的年龄,我所处的年代是一个很不幸的年代。我1938年去了德国,1946年回到上海,历经磨难,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国耻′。回国后,在上海工部局做工程师,工资不能维持正常生活,要去当铺当掉很多东西,加上国民党政府腐败,做不成一点事,真是空有满腔报国情。1949年建国后又经历了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我被关进隔离室,扫地劳动……,这个时候,纵使你有再大本事,也不能为国家贡献什么。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才有机会参与包括南浦、杨浦在内的许多重要桥梁的方案制定。我是上一世纪的人了,因此特别体会到,个人的工作、事业和国家大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我很羡慕你们,我要祝贺你们,因为你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环境真是太好了。你们现在才十八、十九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这个时候,正是你们发挥才能的时候,要十分珍惜!如果你们中有些人到最后还不能有所作为,只能怪自己不努力了。我的这些话,你们越是到后来,越是有体会……”台下,建桥师生们掌声如雷。

200411月我在外出差,听说李老住院了,就让黄清云校长、金旦生助理到华东医院探望。听他们回来说,那天下午走进病房时,李老精神矍铄,端坐在沙发上,朝他们微笑着。李夫人说,“李老今天知道建桥有人来,精神特别好,早就换下了病号服,等着你们呢!”像前几次一样,黄校长向李老汇报近况,提到了学院正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创建上海市文明单位。李老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连连称好。告别时,李老说,“等我身体好一些,我去建桥看看大家。”当时,谁也不曾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20052 23 17 37分,李老在华东医院逝世。天亦有情。当晚,早春天空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一年后,我们铸造了李老铜像,至今一直安放在校史馆内,接受广大师生与参观者的瞻仰。

大师远去,但他在建桥留下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久久地留在建桥师生的心中。

 

作者简介:

周星增,上海建桥学院董事长,上海亲和源投资公司董事长,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工商联民办教育协会会长,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上海围棋协会主席,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副会长,先后被中央统战部等单位评为: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获得“上海市慈善之星”、“上海市关爱儿童健康公益之星”、“上海市两新组织党建之友”,被民盟中央授予“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