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做学生线上学习的“导师”

发布时间: 2020-03-08   

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除了以专业教师身份上好每一门专业课程,能成为帮助学生更有效学习、成长的“导师”也至关重要。“导师”对学生而言应当是这样的角色——在黑暗时,燃起光亮;在迷茫时,指明方向;在无助时,给予力量;成才路上,保驾护航。

国际设计学院金晓磊老师在专业课教授之余,关注培养学生客观冷静的处事态度、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督促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好导学、教学、督学的多元多层次教学工作,积极投入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落实中。

跟踪疫情信息  做好维稳工作


疫情伊始,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特别是外媒对中国的报道常有偏差,对我校已返回母国的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每天都有不少学生询问学校的相关情况。

金晓磊老师开通疫情热线,给外籍学生普及病理特征,宣传防护知识,并及时进行积极引导,确保学生身心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她与对外交流办协同,做好信息的桥梁,及时宣传国内的防控机制和防疫进展,传达和解释校方的重要决策。她尤其注意加强思政教育,对留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同学们能够科学并客观地对待这次大型公共卫生事件,保证后续开学准备工作有序进行。

24小时在线 确保项目完成 


在金晓磊老师的牵头下,国际设计学院建立分组微信群,覆盖学院所有的学生,确保24小时在线,克服了人员分散在不同国家的时差问题,确保教学课程外的实际设计项目,顺利进行。学生、老师、项目方,通过在腾讯、微信等平台,多线并进,实现线上讨论,设计提案等,并按节点阶段性会议的模式,确保准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

这种远程合作的办公模式,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这对于学生提前适应未来相似的工作情境,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加强教学辅助 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 


金晓磊老师收揽中外大型教学相关平台,大量收集双语教学资源,并通过大量浏览,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和年级的学生,进行评估,一一筛选,指导线上学习。以线上资源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一则,做好复习预习。二来,对于之前教学内容的补差,补缺和强化。

金晓磊老师还为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推荐提高内容和学习途径。

国际设计学院还为中外学生制作了海外课程网站的对比分析表,便于学生的自我提升和选择性学习。

以身为范  师生比拼学习打卡


探索和搭建网课教学体系是最基本的教学需求,而积极做好平台搭建,设计课程环节,适应今后的教学改革趋势。

金晓磊老师把这次疫情作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加速器。结合国际设计学院的双语教学特点,金晓磊老师动员并组织低年级同学每天英语学习不松懈,把握居家学习的分分秒秒。为了同学们能动起来,她和同学们一起设定学习目标,以身作则,相互比赛打卡,并设立个人奖励机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速提升语言能力,适应国际学院的教学环境。

撰稿:国际设计学院



文章作者:  录入人: 奚丽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