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线上教学经验分享系列(八)——《应用统计学》李迪

发布时间: 2020-04-21   

受疫情的影响,原本安排好的新学期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开学一延再延,但学生的学习不能一直拖下去。为实现停课不停学,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上线的教学资源,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为深入贯彻和落实该指导意见,《应用统计学》教学团队不断探索和改进线上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迎接教学方式的新挑战。

一、目标导向,选择适合的教学平台

《应用统计学》是商学院物流管理系开出的平台课程,授课对象为商学院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旅游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学、会计CPA8个专业的学生,每学期都由多位教师共同授课。本学期承担授课任务的教师是李迪、宋杰珍和朱逸,分别面向2018级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工程三个专业的学生。

在线上教学指导意见出台后,三位老师认真阅读和学习了学校下发的各项通知,多次在微信群里进行三人会议,讨论线上课程教学方案,决定采用录播+建立沟通群的形式进行授课。在平台选择方面,决定以目标为导向来选择较适合的平台。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目标平台应至少具有4种功能:第一,能有播放录播视频功能;第二,可以布置作业和测试等;第三,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如答疑和讨论等;第四,能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情的量化等。在综合研究各平台功能后,老师们最后决定使用超星泛雅/学习通作为线上授课的平台。

二、统一平台,多专业共享教学资源

因为《应用统计学》是学院平台课程,学校建议统一教学资源,最好能统一教学平台,使多专业学生在一个课程平台中授课。在超星平台功能的支持下,课程教学组最终实现了这样的授课形式。由李迪老师在自己的泛雅系统中建立课程,之后在管理模块中建立教学团队,并对团队教师授权,使团队中所有教师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教学资源授课。团队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中和自己负责的班级互动,监督学生的学习,团队教师具体操作权限如图1所示。

三、准备充分,构建课程形象

线上课程实际上是有形象的。学生进入平台后,可以看到课程主页、各模块功能、课程章节内容、讨论和作业等。老师越是细化功能模块,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就越多,学习压力就越大,这其实也给学生的自我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让学生能学的容易,课程老师认为应该构建一个清楚的课程形象。在每个单元中添加学习安排,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前就明白这一单元所学的内容是什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怎么学习,需要注意什么,需要看多少视频,完成什么样的作业等。图2是课程第4单元的学习安排。

为了方便学生随时回看视频,章节中的视频都是按照知识点进行录制,如图3所示。学生以闯关模式观看学习视频,每个单元最后都设置了单元测试,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应用统计学》是跨专业课程,涉及到的班级较多,为了保证线上教学的秩序,在每周发布任务之前,课程老师会先进行测试,先将学习任务发给测试班级,测试通过后,再正式发给教学班级。事实上,测试班级里的学生就是三位课程教师,而测试的主要内容是核对视频内容的发布情况,检查测试试题和答案是否有错,有时也会在测试班级里面尝试平台的其他功能。

四、以变应变,在实践中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

相较于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线上教学方式不同于线下教学。因为教学内容均已上线,学生在课前就可以自学完成每周的学习任务。在课表规定的上课时间,教师主要是对本周课程的知识点中的重难点做梳理、探讨学习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扩展和深入的研讨、对作业和测试题进行讲解、答疑或师生互动等。

其次,考核方式发生了变化。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具有统计功能,可以将教学中学生学习情况、学习状态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功能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情,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做自我管理。基于此,本学期《应用统计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将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作为课程的一个X进行考核。

最后,和传统线下教学相比,线上教学的互动方式更多样化。过去师生互动主要发生在课堂上或是单独微信互动。现在,每个教学班级都建立了微信群,可以做班级的群聊互动,也可以使用腾讯会议或学习通直播的形式进行互动。通常在做知识点梳理和讨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时,课程老师会选择在微信群里使用文字交流互动;如果希望更多学生参与讨论时,则会选择在超星平台的讨论板块创建话题;如果知识点扩展需要用到PPT,就选择使用腾讯会议在线讲课;如果是讲解习题,则使用超星学习通做直播,并且学习通直播是可以回看的,如果学生没听懂或者想要复习时,可随时回看直播内容。


文章作者:  录入人: 黄水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