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有我,战疫必胜”
——马院党员李兰老师争当抗疫志愿者

发布时间: 2022-04-13   

如果说疫情防控是一场战役,那么抗疫志愿者们就是一名名冲锋陷阵的战士。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党支部的李兰老师就是这样一名志愿者代表。

3月25日,居委会发布了召集志愿者的信息,看到信息后的李兰老师并没有想太多,立即就报了名。3月26日下午4点,李兰开始了作为志愿者的第一次工作。“第一次穿上大白服装,心情还是有点激动的,装备好自已,清点好试剂,和同伴一起分发、告知、回收,因为当时所发放的就是自己所在的77号楼栋,情况相对比较熟悉,一切都是那么顺利,这使我觉得志愿者的工作似乎没有那么困难。然而,我太过于大意了。”李兰老师说,“到74号楼分发抗原试剂时,上门的第一户就遇到了麻烦,1101是5户居住在此地的保安,此刻都正在屋内睡觉,几分钟后一位大叔来开门,面带怒气,并表示他们经常做核酸不需要做抗原,虽然此时我的血压一度飙升但理性告诉我越是这样的时刻越是不能与居民发生冲突,在好言相劝之后,大叔又表示他们不会使用,我和我的同伴一个负责解说,一个赶紧搜索相关视频为他们进行讲解,大概是看到我们如此耐心,大叔也有点不好意思,主动叫醒其他正在睡觉的保安配合我们的工作。”经过这件事,李兰深刻体会到了居委会工作的不易,平时高校教师所面对的是高校学生,思想觉悟、行动能力都是社会上的佼佼者,但现在,作为志愿者要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普罗大众,需要的是更多一点耐心、细心与责任心。

对志愿者更大的挑战是发放政府物资。第二轮物资发放的内容是每户一桶油、一盒鸡蛋、一份面条与十盒牛奶。每户的东西看起来不多,但一栋楼二十多户的物资放在一起就是不小的量。当晚志愿者们人手紧缺,为防止人员聚集,李兰将所有物资领取后运送到电梯内,再从高层到底层按户发放,其间清点物资、发放、登记信息、居民签名……这些在平日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太难的工作,在穿上防护服后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水汽模糊的眼镜与隔离面罩,时不时要擦一下;楼道里灯光昏暗,只能借着微弱的光看清登记表;防护服里闷热异常,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发放的牛奶需要从原包装中取出并清点,一趟往往拿不下要跟两趟……

随着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志愿者的工作也越来越多,上海封控之后,居民们的生活物资只能靠小区的团购来获得,因此,小区门岗的志愿者工作需要大量人员支持。虽然李兰已经是一名楼道志愿者,在看到居委发出的号召后还是决定抽出时间去门岗值班。正如门岗志愿者负责老师所说,选择门岗志愿者就是选择了风险,就是选择了责任与担当。在门岗,李兰老师认真做好彻底的消杀工作,再按楼道将物品上架并登记在册,同时不断联络楼道志愿者通知各家各户来门岗领取物品。随着天气逐渐转热,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内不能喝水,不能上厕,同时由于物资源源不断地进来,几乎没有坐下休息的时间。但她表示这所有的一切,在听到居民那一声声“谢谢”的时候,都被心中的感动与喜悦所替代。

在采访中李兰老师还分享了她作为志愿者的见闻感受:“封控的两个星期以来,我看到了居委会人员工作的通宵达旦,看到小区居民们的守望相助,看到了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平凡勇者。小区一户居民做核酸忘记带钥匙门被反锁,邻居消防员徒手爬上3楼打开了房门;小区里有留守孩子突发偏瘫,群里很多居民纷纷愿意开车送其去医院;居委会主任没有车辆去运发放给大家的鸡蛋,不到五分种居民就集结好了十辆车志愿为大家服务……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疫情之下的人间美好,相比之下,做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在这样的时刻挺身而出,尽自己全力去发光发热。无数这样的光和热聚集在一起,一定会点亮属于我们的春天!”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还有许许多多像李兰老师这样的党员志愿者,正如她说的那样,他们像聚集在一起的光,为此次疫情照亮了迎来胜利的春天。

 


文章作者:  录入人: 陈彩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