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对世界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又有什么贡献?5月2日,我校“奉献中国”系列课程第十三讲在校大礼堂开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荆筱槐教授主讲中国道路对世界发展的奉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先后解决了“挨打”和“挨饿”的问题。如今中国的崛起,却面临 “挨骂”的新问题。解决这个新问题,必须讲好中国的故事,而讲好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是一个重要的视角。荆筱槐副院长从“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的贡献”“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中国发展中彰显的人道主义”“构建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四个方面全面系统论述了中国道路对世界发展的奉献。
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年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日本以及欧元区国家的总和;中国是全球减贫事业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超过70%,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贡献者,成为安理会五常中派出联合国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维和经费出资居世界第二位。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正改变着世界,中国的发展不断为世界发展带来福音。
中国道路使中国主要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问题,即它解决了占世界总人口约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吃饭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奇迹般增长,经济增长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和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并致力于推动实现互利共赢和解决全球性经济问题,面对金融危机,切实担当大国责任,实施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成为拉动实际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不仅使国民受益,还使发展成果惠及周边甚至非洲、拉美地区,推动人类社会“均衡化”发展。荆筱槐教授系统梳理了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评价,阐述了中国道路对世界的生存性贡献、对世界经济体系的贡献和对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贡献及对人类社会“均衡化”进步的贡献。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贵和尚中、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仁义”“和合”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具道义性和当代性,是中国对世界的文化性贡献。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并重,走出去与请进来并行,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文化交流开放格局,很大程度上加深了世界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提升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亲和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虽然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在联合国维和和国际社会灾情疫情发生时,我们都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大国责任和担当。自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维和部队累计新建、修复道路1.3万余公里和桥梁300多座,发展、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9400余枚,运送物资120万吨,运输里程1300万公里,接诊病人17万余人次。荆筱槐教授通过大量详实的数据和具体的案例,例举了近20年来中国参与国际维和与对外援助的奉献身影,证明了中国人民以实际行动用青春与热血擦亮中国名片,彰显中国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中国道路的世界表达,就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道路对世界的和平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荆筱槐教授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间轴出发,分析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价值和世界价值。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荆筱槐教授最后援引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的宣示:一个发展动力更足,人民获得感更强、同世界互动更深入的中国,必将为亚太和世界创造更多机遇,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