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建桥新闻网!

无“为”而治 ——记艺术设计系原系主任王曾纬教授

发布者:奚丽君发布时间:2020-03-31浏览次数:594



王曾纬,男,19368月生,江苏江阴人,教授,一级注册建筑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56-1962年就读于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创办同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并任同济大学工业设计系(后改为艺术设计系)系主任。曾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上海工业设计促进会副理事长。曾主持20余项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工程,主持设计上海1号地铁线的标志显示系统,开创了上海地铁标志显示系统的先河。曾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家具及室内活动空间和人体工程学研究》和上海市《工业设计与经济效益》、《推进上海工业设计内外环境研究》等课题研究,后两者分别获1993年和1995年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发表论文和书籍序言20多篇,参加《辞海》、《土木工程辞典》、《设计辞典》的编撰工作,并任相关学科主编。1995年获上海市育才奖。20006月参与筹建上海建桥学院,至2007年期间,任上海建桥学院艺术设计系系主任,兼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主任。2006年获“上海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奖。

 

“学者风骨”、“知人善任”、“远见卓识”……这是老部下们对王曾纬教授的诸多概括性评价,对此,王教授本人则淡然一笑说,“无为而治是我领导艺术设计系的原则”,他补充道,“艺术设计人才的个性,有这个学科的特点,我所说的无为而治,是指营造一种宽松的治学氛围,这不是放任自流,它是建立在对教师信任基础上的,相信教师能完成好教学计划中的规定任务,在此基础上,鼓励大胆创新,发扬教师的创造力,并及时发现改革中出现的瑕疵加以弥补。因为实行这个原则,当时的艺术设计系比较团结,有生气,也出了一些成果。”

 

1999年,王教授自同济大学退休。这位曾呕心沥血创办同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享誉业界的老专家,并没有走当时诸多同行那样的“发财”路:承接市场上的设计项目,收取巨额设计费,购置多套房产,很快就跻身富豪行列。王教授热爱教育事业,认同“三尺讲台、两袖清风”的教师身份,他常对家人说,“培养好学生就是我一生的财富”。退休后,他先是应一位美藉华人的邀请筹办苏州某民办高校,20006月,又应同济大学同事、郑朝科副校长邀请,筹建建桥学院。“当时工资2000元,我们参加筹建的教师都没意见,从没有听到哪位教授计较报酬问题,大家不是冲着钱来的,而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而来。”

当时,校领导曾希望王教授筹办建筑学专业。王教授坦言,建筑学专业底蕴深,学科多,对学生的要求是文化基础厚实,距离太远了。他建议先办室内设计专业,各高校都是80年代起步,差距不太大。校领导采纳了他的思路。后报考人数众多证明了这一策略的成功。

王教授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来建桥学院(康桥校区),主教学楼还没有结顶,周边是一大片农田。大家聚在康桥路上的康桥大酒店开会,看到沪南公路上来回的公共汽车上,都打着建桥学院的广告,他顿时感受到民办高校不一样的办事作风。最令他难忘的是招生咨询会现场的火爆。那天,他与其他专业主任都在万体馆,现场接待家长、考生咨询。来的人太多,宣传资料很快发完了,黄校长立即安排车子回康桥去取。家长、考生们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等来了宣传资料,大家都扑上去狂抢,把咨询台都推倒、踩烂了。家长、考生们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期盼与渴求,给王教授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20029月,建桥成立艺术设计系,下面设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广告设计专业、动漫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2006年,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和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申***。据后来反馈,当时评审专家听说建桥艺术设计系主任是同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创办人王曾纬教授时,很顺利地就给予了通过。2007年,王教授又提出珠宝专业申报本科,当时校领导有顾虑,因为珠宝专业还没有一届毕业生。王教授则从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与上海独特的优势等方面加以阐述、分析:上海珠宝年销售额超千亿元人民币,但中国的珠宝首饰缺乏设计,卖的是材质和工艺,西方的珠宝首饰也讲究材质和工艺,但更重视设计的附加值,可是中国当时并没有珠宝设计专业,如果建桥学院打珠宝设计这张牌,一定会引起市教委的重视,成功率会很高。一番话说动了校领导同意申报。不出王教授所料,珠宝专业顺利升本,由此一炮打红,至今都是建桥办学特色中的一大亮点!

 

2000年刚建校时,编制教学计划和聘请兼职教师是当时专业主任的头等大事,由于王教授多年的人脉关系,聘请到的兼职教师水平较高,都是国内业内权威、专家。最让王教授难办的是教学,是怎样面对这群从没接触过的学生类型。

“没有对比,就看不到差距,”王教授风趣地说,“没有建桥学生的对比,我在同济大学教了一辈子书,都不知道重点大学的学生是多么认真、自觉!”毫不夸张地说,第一学年,80%以上的学生不想听课,上课玩游戏,睡觉,甚至有男生一言不合就拿椅子想砸老师。

王教授经常到教室现场听课,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仔细观察,并逐个找课堂表现不佳的学生私下谈心。通过深入接触了解,王教授很快发现这群学生的优点:思路活络,动手能力、活动能力都很强,自尊心强,喜欢正面激励。于是,他多采取鼓励式的沟通,幽默地对学生说,“你们都是很聪明的,打游戏打得这么好,我就学不会。你们只要下功夫,学习肯定能搞上去!”

设计专业的特点是功夫在课外。学生在课外做方案,上课时带回来,老师指导,分析、修改方案。可这群学生课外光知道玩,什么都不做,就算老师送一个方案给他,他也看不懂。教学非常困难,任课老师们都快崩溃了,纷纷打电话向王教授诉苦、抱怨、甚至发脾气,王教授则“和风细雨”地安慰他们,劝服老师们及时调整教学风格,对这群学生不能急,不能骂,要更加有耐心、有爱心,“严格要求”与“热情鼓励”并重。

 

与此同时,王教授则带着团队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子。一方面,他们积极寻找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别,探索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一方面,他们深入研究就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对课程设置加以调整,有增有减。经过几年来不懈地探索与实践,他们创新思路,建立了以培养职业素质为目标、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结构体系。

如,以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多重视“设计的专业表现”,缺乏“建筑”的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王教授团队引入了建筑相关学科知识,增加技术理论课程,夯实基础,使学生的艺术与技术能力相互渗透。

再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明确以主干课程——设计课为主线,加强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删减了一些在理论上要求过高的课程或教学内容。为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把职业资格考证的教学要求完全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为使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一致,把学历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职业资格考证内容融为一体,实现“双证融通”。由此,环艺专业与装潢专业学生职业资格考证的合格率达到或接近100%

另外,通过调查回访,2000年以来的环艺专业毕业生80%以上的职业岗位是在家庭装潢企业,根据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王教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增强对学生室内设计能力的训练,把岗位对人才的要求都落实在课程中,所培养的学生适岗周期短,实践动手能力强,获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历年来环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达到或接近100%

美术课程是设计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普通高校设计类专业的美术课教学历来强调绘画基本功的训练,这样的模式更适合培养专业画家,但作为高职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有与专业相脱节的地方。从2002年开始,针对美术课教学存在的弊端,王教授与团队大力推进美术课教学改革试点,经多年实践,形成了以下三大特色:

首先,美术课直接为专业设计课服务。美术课教学突破了沿用多年的石膏像——静物——风景的传统教学模式,与专业教学结合,采取由素描入手,建立黑、白、灰明暗关系。色彩训练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从马克笔快速表现效果图的临摹、写生入手,并加大写生训练,为培养核心主干课程的设计表达能力打下基础,使美术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课的基础。

其次,明确美术课是培养设计思维的起点,在美术课教学中融入设计的要求。如字体设计、色彩训练等不再是简单的照抄照画,而是要求独立设计完成。这样做,除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外,更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也为设计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三,美术课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如作业要求学生为学校设计一个雕塑、壁画等,优秀作品一经评审采用,便可实施。学生的作品被广泛地布置在校园内。

这样的教学改革极大激发了师生们教与学的兴趣,学生们从“不爱学”到通宵达旦地投入学习与创作,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不少学生还在“金犊奖广告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等知名赛事中频频获奖。

 

王教授还高度重视“接班人”与青年教师的培养。

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他不仅言传,更重身教:他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全心投入,对学生的大爱,时时激励引导着青年教师成长;他组织青年教师探讨教学方法,指导青年教师编写讲义,对青年教师提升业务能力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有些青年教师来自艺术院校或建筑类院校,在承担教学改革任务中,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在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上可能也有欠缺,但王教授从不在大庭广众下直接指出或提出批评,而是通过安排互相听课或共同备课等方式,引导青年教师自己发现不足,奋起直追。另外,他还亲自主持并指导青年教师完成一批室内设计工程,通过工程实践,加强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加速了专业中“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专业的教学质量。

王教授待人和蔼亲切,对青年教师尤其谆谆善诱,不刻板,不教条,富有人格魅力。他的工作例会曾是众人期待的“脱口秀”,他经常与青年教师们一起午餐,在看似随意的笑谈中,留心每位教师的亮点、优势,再根据每人的个性、特长加以点拨、培养。

小董老师曾是一名普通的辅导员,经她业余辅导的不少学生多次获奖后,她也想往专业的路子上再发展,于是申请转岗为专业教师。当时极少有辅导员转岗成功的先例,学校起初并不同意,但王教授看好小董的设计才能,顶着诸多反对的声音,多次为她说话,让小董成功转岗。后来小董成为一名出色的专业课教师,担纲视觉传达设计系系主任,后又成为业界知名的广告设计师。小董说,“王教授的洞察力与知人善任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小徐老师刚来不久,王教授就委托她主持专业课教学大纲修改工作。这可把小徐老师惊到了,要知道,这套教学大纲可是王教授与系里的另一位权威共同搭建的。小字辈怎么敢改老先生的作品?!刚接到这个任务时,小徐诚惶诚恐,只稍稍改动了一些就交差了。王教授没通过,他一眼就看出了小徐的心思,说,“小徐啊,平时聊天的时候,我听到你关于专业改革、专业建设的很多观点都是对的,胆子还要再大一点,我的思路想法可能落伍了,你尽可以放手大改。”望着王教授信任、期待、和善的目光,小徐内心的忐忑化解了,她放下心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既保留了传统的根基,又增加了不少专业建设的新内容。这一次,王教授很满意,他再补充了教育部的要求,完善了细节,一份新大纲完美“出炉”!通过这样手把手地带教,青年教师们很快成长,一个个挑起了大梁。

王教授关心帮助每一位青年教师,但他总是默默在背后助推,做了好事也不张扬、从不居功、不求回报。有位青年教师因误解心生怨恨,曾写信给向校领导诬告王教授,王教授知道后并没有打击报复,在该教师升职称、聘任时的关键节点,王教授还极力劝说上级包容年轻人犯错、再给机会,直到今天,该教师都不知道他的顺利晋升竟是王教授在帮助他!

20006月到任以来,王教授的本职工作是系主任、教师,但大家都知道,他还有一份义务工作——建桥学院(康桥校区)的校园建设,从规划设计、内部装修到雕塑布置,处处倾注了他的心血。信息图文中心大楼的二楼报告厅、四楼大会议室、底楼大厅、旅游专业酒店实训室、陶艺实训室、木工实训室等建筑内装修,标志性雕塑“腾飞”也都是王教授亲自设计或带领教师们一起设计、创作的……

王教授敬业奉献的精神得到了校内外的一致推崇,2006年他被评为“上海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面对荣誉,他仍是淡淡一笑,谦逊地说,“工作是大家一起做出来的,这个奖是对我的鼓励!”(何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