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建桥新闻网!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风格独特

——马克思主义学院“喜迎二十大”微电影社会实践活动作品评述

发布者:陈彩梅发布时间:2022-08-02浏览次数:10

为了营造喜迎二十大教育氛围,创新社会实践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探索“大思政课”方式方法,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为例,开展了“喜迎二十大”主题微电影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处于疫情防控保卫战的特殊时期,给这次微电影创作带来了客观条件的制约,但是大上海疫情保卫战激发了学生的实践热情,同学们纷纷克服不利条件,发挥网络制作优势,创作出了一批质量上乘的好作品。本次微电影活动有如下三个鲜明特点。

首先,主题彰显,内容丰富。本次微电影所涉及的内容可谓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多彩,充分展现出了上海建桥学院学生高度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开阔的社会视野。

第一大主题内容是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涉及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大国外交思想、强军思想等内容,还有不少微电影专门讲述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故事,激励当代大学生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历经磨炼,奋发有为。国际教育学院网络工程B20-2李媛小组创作的《致敬百年风华,勇担时代使命》,以第十四章的第一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的领导”为主讲内容,探究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该作品将部分网上建模素材和主讲人的介绍、党史类电影的真实影像资料相交融,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讲述中国共产党的过去和现在,逻辑结构清晰,内容通俗易懂。同学讲课情感到位,内容阐释清晰,很有说服力。

第二大主题内容是歌颂赞美建党百年光辉历程,涉及歌颂党的百年伟大业绩、赞美各类英雄人物、解读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等内容。例如,商学院会计B20-2刘啸云小组创作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采用新闻节目访谈的形式,以各个组员宣讲展示的表演形式展开,一人作为主持,串联主线,把各部分内容很好地串在一起。作品回顾了百年党史,得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不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想的重要结论。再如,网络与新媒体B20-2吴文娟小组创作的《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响》,将新闻访谈、情景再现以及现场体验的方式相结合,给予观众更好的观感和代入感,借此来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

第三大主题内容聚焦大上海疫情保卫战,拍摄出了一批说服力与感染力都比较出色的优秀作品,成为本次微电影的一大亮点。一是几乎所有班级都创作了至少2个以上这方面内容的作品,表明学生高度关注亲身经历的重大事件,体现出“感同身受,有话可讲,情真意切”特点;二是涉及“从疫情防控看制度优势”、“我是志愿者”、“建桥学院师生战胜疫情”等主题内容,例如,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B20-3金雅婷小组创作的《众擎疫举》、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B20-2蔡佳辰小组创作的《上海疫情(访谈)》等;三是以情景剧拍摄为主,达到了较高制作水平。例如,商学院金融工程B20-1苏蔚霖小组创作的《防疫有我》,围绕着建桥学院的疫情防控,从同学们的封寝生活出发,有对封控人员的采访,有对志愿者一天工作的记录,有对疫情防控措施的介绍,内容丰富,记录了同学们真实的生活与经历,包含了他们的真情实感,也传递出同学们对“动态清零”总方针的理解和支持,传播了正能量。整个视频制作精良,拍摄细腻,设计合理,声画优美。同类题材好作品还有新媒体B20-1班胡玥倩小组的《上下同欲者胜 风雨同舟者赢》,该小组用线上思政微课堂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的中国抗疫精神,展现了上海人民与广大学生对于抗疫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与同类体裁作品相比,该小组的材料丰富详实,分析角度多远,破题简明扼要,视频和其他辅助材料的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妙用。

第四大主题内容阐述是“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青春志向,涉及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如何实现青春梦想等内容。例如,会计专业B20-5许梦轩小组创作的情景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共筑中国梦》,突出中国梦是大学生的梦想主题,体现了伟大时代给大学生搭建了成就事业的平台,突显了个人与祖国共同发展的价值追求。作品拍摄达到较高水准,表演自然生动,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日语B20-2班岳卿小组创作了以“青春向党,不负人民”为主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微电影。物联网B20-1葛珂歆小组创作的《青春勇担中国梦》,以辩论和采访方式,多角度探讨了国家梦与个人梦的关系。传播学院新闻B20-4班刘小梦创作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四名组员激情朗诵献给祖国的赞词,将青年一代对祖国的喜爱、感谢和对祖国未来的期盼全部注入朗诵中,声声铿锵有力,句句意味深长。

第五大主题内容是赞美雷锋精神,涉及如何弘扬雷锋精神、建桥学院学习雷锋光荣传统等内容。例如,英语B20-7班李苗苗小组创作的《弘扬雷锋精神,争做卓越建桥人》较为典型,六位成员针对“怎样理解雷锋精神”议题分享个人观点,将雷锋精神与上海疫情相结合,进一步阐述当代部分大学生对于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理解与传承,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较好水平。

第六大主题内容是直面社会各种问题,涉及如何有效治理社会问题、如何依法治国等内容。例如,新闻学院广告B20-1班龚佳豪小组创作的《失联》选择了裸聊诈骗的现实问题,将裸聊诈骗和一个孤单的大学生两者相结合起来,体现的是当代大学生内心的空虚焦虑与现实生活的强烈对比,特别是疫情封校期间,很多人因为无聊而去网上交友,也因此上当受骗。作品直击痛点,以此起到防裸聊诈骗的作用。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画面的切换,音乐的切入,场景的表现,每一处细节都是经过仔细推敲与琢磨,可谓是大学生制作的微电影精品。再如,会计专业B20-5班于添小组创作的《食品安全情景剧》,讲述的是一名记者伪装成食品加工厂的一名实习生,在这家食品加工厂里进行暗访,发现了该厂存在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通过暗访搜集证据,将这家食品加工厂的厂长、领导和员工一并抓捕归案,接受法律的审判。作品剧情生动有趣,表演不露痕迹,真实自然。

其次,种类广泛,形式多样。本次微电影作品种类与表现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既有数量较大的思政课讲课形式的微电影,也有表演生动、集合多种元素的情景剧形式的微电影,还有配音作品、辩论作品、才艺展示等多种类型的微电影作品。

以如下作品为例加以说明:信息技术学院计科B20-5何沅芩小组创作的《巨变四十载,扬帆新征程》,属于“大学生讲思政课”类别。该作品授课内容丰富且有一定深度,讲解条理清晰,比较流畅。PPT的制作比较精美,图文并茂,而且在讲解过程中放映了相关视频,增加了授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新闻学B20-2班刘子怡小组创作的《1919》,采取真人参演的形式,情景再现五四运动的重要场景和动人心魄场面。模拟性的场景还原和影视讲解相结合,既讲清了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又避免了说教意味与枯燥观感,带动观众进入到那个年代,切身感受到那时人们空前的爱国热情。机电学院机制B20-2廖久权小组创作的《回顾往昔,重审当下——<遵义会议>配音》,以电影配音方式还原了一个生动形象的遵义会议及会议背景和当时党的危险处境,通过配音虚拟地进入会议场景中,真切感受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大大增添了了解历史的趣味性。学前教育B20-2班汪彦小组创作的《人世间电视剧配音》,制作风格简介纯粹,画风情感浓郁,内容真切感人,让人印象深刻。00后大学生能够对于上个世纪父母辈的生活如此动情,让人感叹生活就是最好的一部教科书。艺术与科技B20-1 何雯婷小组创作的《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了舞蹈、弹钢琴、唱歌等,充分发挥了同学们多才多艺的特长。

再次,特色鲜明,风格独特。本次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展现学生的能力特长与风格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指导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基本达到了“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的实践效果。

信息技术学院软件工程B20-1饶海桐小组创作的《青年与时代》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特色:一是选题紧扣课程学习要求,代入感较强,通过主题酝酿与视频拍摄等工作,进一步厘清了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有良好的励志和教育意义,突显了青年人应有的精神风貌,较好地推动了本门课程教学目的、意义等的实现。二是整个过程中组员们能够做到精心设计,充分参与讨论、交流、制作、展示等,合作得比较融洽,体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三是画面制作比较精细,细节处理得比较好。

机电21-1邹烨乐小组创作的《守沪者》具有如下鲜明特色:一是“守沪者”的立意具有双关作用,突出了上海抗击疫情、同心守沪的战疫主题,对疫情冲击下的上海日常生活和青春大学生的责任信念有一定思考。二是小组同学穿插采访和谈心理话的镜头真实自然。三是尽管拍摄技术比较朴实,但也比较巧妙地把新闻镜头、小组同学参与抗疫的画面和视频连线访谈比较有机的融合起来。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视角展现了伟大抗疫精神,尤其是认识到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数的青年人展现出了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意志品质,为这场艰苦的斗争注入了新的力量,表达了对抗疫必胜的信心。面对疫情,青年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奋进者和守护者。 

商学院会计学B20-7李广研小组创作的《毛概大学习》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特点:一是主题鲜明。从1940年“毛泽东同志的思想”首次被提出到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这一段历史里选取了多个历史节点,详细地铺开这段历史背景。二是内容丰富。从毛泽东思想的确立过程开始介绍,分五个部分,分别由五位同学来讲述且是脱稿。三是形式有趣。作品参考借鉴了“青年大学习”,亲切自然,使观众易于接受。四是拍摄手法多样。小组全员高度参与,表达了团结力量和我们全组成员对《概论》课的思考。五是音乐特色。以《国际歌》的音乐作为开头和结尾,更加凸显思政课程的意识形态特色。

新媒体B20-1崔圣洁小组微电影《一大会址参观》具有如下特色:一是采用了“卡通大头贴”的模式进行创意性拍摄,全程由扮演导游和参观者的同学进行“一问一答”,语言活泼,能引发观看者的浓厚兴趣。二是采取了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拍摄,表现出高超的拍摄和剪辑等技巧,拍摄形式中有自行制作的电子路线图和小动漫,形式新颖,妙趣横生,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三是整个作品围绕和聚焦“一大会址参观”展开,主题明确,内容充实,思路清晰,知识点的讲解到位,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总之,微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方式,能够很好地体现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应该大力提倡、不断探索,以期有更好的实践效果。今后马院将组织开展好作品的推广宣传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大力提高微电影整体制作水平。专兼职教师要把好方案设计关,给予专业与具体指导,确保微电影制作水平。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