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建桥新闻网!

“校馆合作”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触动学生心灵

发布者:陈彩梅发布时间:2023-04-14浏览次数:114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四周年。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会议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事关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

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进入新时代,如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让当代大学生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成为摆在高校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道时代思考题。上海建桥学院党委第一时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积极与上海各大红色教育基地合作建立校馆合作育人机制,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课上与课下、网上与网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统一。教育引导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连接,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密切衔接的大思政课格局,思政课教学质量连年提升。

 


4月12号上午,上海建桥学院2022级英语、数媒艺术、视觉传达三个专业120名学生,在费志杰老师的带领下,乘坐三辆大巴抵达中国航海博物馆,展开了场馆教学之旅。这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既定安排,在两位专业讲解老师的辅助下,学生们从航海历史馆开始,温习中国古代史,反思中国近代史,感悟中国现代史。以行走式、全景式、体验式、操作式教学,思考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深刻理解了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航海博物馆(China Maritime Museum),全称“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是中国首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航海博物馆,由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市共建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位于浦东新区南汇新城,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综合性航海博物馆。馆内展览以“航海”为主题,“博物”为基础,分设航海历史、船舶、航海与港口、海事与海上安全、海员、军事航海六大展馆,渔船与捕鱼、航海体育与休闲两个专题展区,并建有天象馆、4D影院、儿童活动中心,涵盖文物收藏、学术研究、社会教育、陈列展示等功能。

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本次场馆教学主要依托“航海历史馆”。该馆是中国航海博物馆的重点展馆。以时间为主线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展区。同时历史馆以技术副线为隐线,将浮力渡水、独木舟、木板船、帆、桨、橹、舵、指南针等造船和航海技术随时间主线并行展开,通过参观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航海技术的发明与演变过程。

参观结束之后,费志杰老师进行了现场教学总结,并发布了课后作业。许多同学感到时间太短,意犹未尽。数媒艺术3班的高惟信同学对航海历史馆里的各种舰船模型印象深刻,“通过今天的参观学习,我才发现中国的航海技术有着深厚的历史积累,所以现在中国的造船水平才会世界领先。”郭佳妮同学说她是第一次来馆参观,对中国航海历史发展有了一次完整的了解,比课堂讲授更加直接,印象也更加深刻,希望老师能多多组织这样的场馆教学。英语5班的几位同学凑上来说,很喜欢这种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实物展示、专业讲解、视频播放,能引起很多思考。一位女同学告诉费志杰老师,她已经第五次到航海馆了。费老师很惊讶,问她是不是没什么新收获。该同学却说“以前都是跟家人一起来玩的,没有讲解,只是走马观花,根本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次感觉完全不一样,通过学习中国航海的历史,引发我很多思考。这才是航海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

据悉,“校馆合作”是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举措,通过邀请航海博物馆的专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与老师研讨,马院老师带学生赴馆参观、组织学生担当志愿者等方式,有效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亲和力。航海博物馆已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保持了长年合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种“课堂与社会联动”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为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