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期6个月的临港产业大学第二期“航空发动机检测专班”圆满收官,来自上海建桥学院航空机械维修中美合作专业的21名学员,在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顺利完成实训任务。
2022年11月7日,来自上海建桥学院航空机械维修中美合作专业的21名学生成为产业大学第二期“航空发动机检测专班”的学员,他们开始为期6个月的实训。学员们被安排到装配、试验验证、测试技术三个部门,多名专家及工程师指导学生学习并开展发动机本体装配和总装装配、静子部件和转子部件单元体装配、零部件故检、零部件领用管理、整机核心机、部件及强度系统试验准备及实施、试验现场管理、试验资料管理、试验现场测试保障、试验现场情况跟踪、测试过程布线、理线等工作,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帮助学生们在实习的同时结合工作内容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今年7月,除了一名学生选择出国深造之外,20名学员毕业后均成功入职心仪的单位,其中9名学员签约上海波音航空改装维修工程有限公司,7名学员签约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成为新片区打造民用航空高技能人才“蓄水池”里的第二批储备人才。
何贇龙同学成功入职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他提到这段为期6个月的实习经历,感慨道:“我最大的感触是切身体会到了国产发动机研发的艰苦过程,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坚定了我从事这个行业,研究技术的信心!”
“在商发的实习让我有机会亲身参与到商用航空发动机临港基地的工作中。在实习期间,我与多名同事一起解决实际问题,不仅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还让我能更好地与不同背景和具有专业知识的同事合作,应对各种挑战。”刚从第二期“航空发动机检测专班”毕业的王祖荫同学说到,他建议未来专班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入职培训,以确保实习生能尽快融入工作环境。
临港产业大学成立近三年来,始终坚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订单班”为抓手,推动企业实践评价与高校教学学分制互认机制,让学生的毕业论文写在企业的机床上,让企业的用人评价写在学生的论文答辩中,从“航空发动机检测专班”毕业的学员,受到技术性企业的广泛青睐就是最好的佐证。
未来,临港产业大学将继续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总结提炼在产教融合中的“新实践”,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新经验”;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难点和痛点,打造贯通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来源: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