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2023年上海民办高校学生工作课题研究结项汇报评审会”在我校行政楼617举行。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杨智勇、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陶思亮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王一林担任评审专家。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参与科学研究、推动工作实践的积极性,经市民办高校党工委同意,上海民办高校辅导员发展中心(上海建桥学院)组织开展2023年上海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各民办高校积极组织申报,共申报39个课题,经专家评审,10所民办高校的20个课题予以立项。20个课题涉及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日常事务管理、辅导员队伍建设、学风建设、校园危机事件应对以及党团和班级建设。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所立项的20个课题全部完成研究,进行结项答辩。课题负责人每人8分钟,汇报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每一个课题汇报结束,专家进行点评指导。专家在肯定研究成果的同时,主要进行三方面指导。第一,在课题研究的方法上进行指导。专家建议课题负责人,参考优秀的博文论文,了解研究规范;课题研究不等于工作成果和工作总结,切入点尽量小。第二,在研究内容上进行指导。课题研究涉及多方面内容,评审专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在研究内容上进行指导,帮助课题负责人澄清核心概念,厘清研究思路;第三,在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上进行指导。课题研究的成果运用在哪些方面、怎么呈现,应该与辅导员工作相结合。
通过课题立项,辅导员进行研究,最后通过答辩,专家进行评审指导,推动辅导员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及理论研究成果向工作措施转化,促进辅导员工作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工作水平。
(供稿: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