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本次大赛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由东南大学和江北新区共同协办,大赛的特点是推进国产芯片的使用,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芯片设计或软硬适配系统优化、应用方案设计等不同技术层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推进高校与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尤其是国产芯片企业产学协同育人。今年3月份启动,大赛吸引了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735所院校、11800支队伍、32388名学生成功参赛,创历史新高。
信息技术学院计科系高度重视该竞赛,从今年3月份开始,系主任戴智明老师统筹系里鸿蒙教学资源,安排戴志晃老师负责牵头指导比赛。戴志晃老师严格选拔学院学生参加比赛,最后组成3队,共计9名同学参赛。从3月份到7月15日上交最终作品的这段过程,同学们天天泡在学院105实验室调试,戴老师每周召开例会讨论问题,推动进展。
皇天不负苦心人,3支队伍都进行入了东部赛区(江浙沪鲁四省)复赛。7月20号,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东部赛区复赛,3支队伍发挥正常,取得了东部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其中2支一等奖队伍进入国赛。
8月13日,第八届(2025)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南京落下帷幕。我校2支参赛队伍,牢记着“感恩、回报、爱心、责任”的八字校训,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卓越的创新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两支队伍分别斩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序号 | 队伍名称 | 成员 | 指导教师 | 获奖名次 |
1 | 云边有个小代码 | 朱然茹,王朝霞,常福勇 | 戴志晃、戴智明 | 全国一等奖 |
2 | 智隧 | 郭婉菲,管安邦,安宇翔 | 盛谨勤、戴志晃 | 全国二等奖 |
3 | 尤里菌的队伍 | 黄忠炜,季家乐,徐文涛 | 戴志晃、张文菊 | 东部二等奖 |
青春闪耀:朱然茹团队力克群雄,突破常规,潜力无限
团队学生是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云边有个小代码(朱然茹,王朝霞,常福勇)。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不久的大一、大二学子而言,面对经验更丰富的高年级对手,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实属不易,堪称突破!
他们至自三月份起便开始了紧张的备赛工作。他们面对了诸多挑战,包括低年级课程负担重、专业知识尚在积累阶段以及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等问题。在作品准备的初期阶段,开发板和华为云的连接一直存在问题,远程命令的下发存在明显的延迟,尽管尝试了多种调试方法,问题依旧未能解决。在焦虑不安之际,老师建议寻求官方技术支持。在专属工程师的远程协助下,问题被诊断为数据解析错误,并在修正后系统得以稳定运行。
答辩准备阶段,老师逐句协助团队完善答辩稿子,连演示步骤的语气与姿势都反复打磨。临赛前杜邦线的焊接处突然断裂,手忙脚乱按老师教的应急方法接线固定。这些被反复打磨的细节和紧急处理的经验,也是团队珍贵收获。最终,他们凭借默契的团队协作、扎实的理论基础、临场应变能力,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用实力证明了低年级学生同样可以站在全国竞赛的最高领奖台!
厚积薄发:郭婉菲团队专业实力彰显,助力未来发展
获奖学生是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智隧(郭婉菲,管安邦,安宇翔)。作为大学三年级学生,已系统学习了嵌入式软件开发、鸿蒙开发基础知识。他们针对本次竞赛进行了系统性、高强度的备赛,在鸿蒙APP对接华为云时,设备证书校验卡了两天,才发现是动态签名来获取设备限权。JSON数据上传时,ArkUI异步任务与云平台同步接收有延迟,常丢包。最后用本地消息队列缓存重试,才稳定通信。鸿蒙云边协同得兼顾平台规范与系统特性。在国赛答辩前一天,针对性进行了赛前彩排,一开始总把技术细节讲得太散,且没有连贯性,后来老师指导他们把核心逻辑捋成清晰的框架,才慢慢学会抓重点、控节奏好的表达,能让作品亮点更亮眼,和技术实现一样重要。他们的作品技术实现严谨、工程完成度高、答辩逻辑清晰,赢得了评委专家的高度评价。
跨学科共创:用视觉呈现产品特色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颜萌同学,负责各队的海报制作与美化模型。作为大一新生,用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知识,将抽象、宏观的海拔空间数据,转化为直观、可交互的实体智能载体,秉持“细节决定品质,平衡优于完美”的设计理念,深入挖掘产品的“核心价值”,拒绝“信息过载”,便于参观者短时间内了解作品详情。
这份沉甸甸的国奖荣誉,不仅是对同学个人卓越能力、刻苦精神的嘉奖,更是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丰硕成果。此次获奖也展示了学院在鸿蒙教学上初步成果,为以后“一体两翼三融四境”产教融合模式打下夯实基础。